关于协会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旧版网站 扫码关注

系统登陆 会员登录 后台登录

A A A A A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通知公告更多 >

遵循“三适当”原则 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关于防范不法中介“代理退保”的风险提示 关于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提示 云南省第二十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财产保险公司人伤理赔员竞赛决赛名单公示 云南省第二十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财产保险公司人伤理赔员竞赛选拔赛成绩公示(前130名)

专题活动更多 >

云南保险业“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专栏 ——防范“代理退保”风险的提示 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 云南省7.8保险宣传专栏 车险缴费实名制上线

行业动态更多 >

遵循“三适当”原则 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关于防范不法中介“代理退保”的风险提示 关于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提示 云南省第二十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财产保险公司人伤理赔员竞赛决赛名单公示 云南省第二十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财产保险公司人伤理赔员竞赛选拔赛成绩公示(前130名)
公司动态 保险新闻
返回列表

富德生命人寿普洱中支3·15保险课堂 | 常见的保险欺诈罪的辩护策略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3-13      浏览量:72      文章来源:

一、罪名认定方面的辩护

      主体不适格抗辩:保险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限定在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以及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之中。如果被告人不属于这些主体范围,那么就不符合保险诈骗罪的主体构成要件。比如,某案件中被告人只是一个与保险合同毫无关系的路人,被指控参与保险欺诈,但实际上他没有实施保险合同相关的欺诈行为,那么就可以从主体不适格的角度进行辩护。

主观故意的否定:该罪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辩护人可以通过证明被告人没有诈骗的主观故意来进行辩护,比如被告人是由于对保险条款的误解、认知偏差等原因导致的行为,而非故意骗取保险金。例如,被告人在购买保险后,对一些复杂的保险条款理解有误,以为自己的行为符合理赔条件,从而进行了理赔申请,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不具有主观故意。

二、证据方面的辩护

证据的合法性质疑:审查控方提供的证据是否合法取得,如证据的收集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存在违法取证的情况。如果证据的收集存在瑕疵或违法,那么该证据可能会被排除,从而削弱控方的指控力度。比如,侦查人员在获取被告人的口供时,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存在逼供、诱供等行为,那么被告人的口供就不具有合法性。

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质疑:仔细分析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找出证据中的漏洞、矛盾之处或不相关的内容。例如,保险事故的相关证据之间存在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的矛盾,或者某些证据与保险欺诈行为没有直接的关联,无法证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

证据不足的辩护:如果控方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人构成保险诈骗罪,辩护人可以提出证据不足的辩护意见。例如,在证明被告人故意编造虚假的保险事故原因时,控方的证据不够充分,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那么就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三、法律适用方面的辩护

法律条文的理解与适用争议:对保险诈骗罪相关法律条文的理解和适用存在争议时,辩护人可以根据法律的立法目的、条文的上下文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等,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指出控方在法律适用上的不当之处。比如,对于“夸大损失程度”的认定标准,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辩护人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控方的认定提出质疑。

从轻、减轻情节的主张:即使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保险诈骗罪,辩护人也可以提出被告人具有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如被告人系初犯、偶犯,有自首、立功、坦白、认罪认罚、积极退赃等情节,请求法院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四、行业惯例和特殊情况的辩护

行业惯例的解释:在一些涉及保险行业特殊情况或行业惯例的案件中,辩护人可以通过解释行业惯例,说明被告人的行为是符合行业惯例的,并非故意的欺诈行为。例如,在某些保险理赔案件中,存在一些行业内普遍认可的操作方式,但可能与法律条文的字面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辩护人可以通过说明行业惯例来为被告人辩护。

特殊情况的说明:如果案件存在特殊情况,如被告人是在受到胁迫、欺骗等情况下实施的行为,或者被告人的行为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辩护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说明,请求法院对被告人从轻或减轻处罚。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会员单位